冷冻、冷藏库验收标准
冷库安装和调试完成后,应有使用设备的市场的设备维修部有关人员负责验收,验收时供应商有关工程负责人应在场。
1. 安装位置
冷库库体的安装位置必须与厨房设计图要求的位置相同。
2. 库体
检查库体的天板、立板、底板,库门框之间联接质量。要求:
天板之间,立板(库门框)之间,地板之间应联接平整,板间无错位,(两板面之间错位不超过5MM。)
天板、地板与立板(门框)之间的联接必须牢固可靠。天板端、地板端应整齐,无明显凹凸。(端面错位应不超过3MM)
库板(内外面板)上应无明显凹坑、划痕、清洁无污迹。
所有缝隙间应用无毒矽胶填缝。填缝应平直、整齐、干净。不可有漏填。
检查并核对地坪施工程序。复核用料,施工工序确认与有关要求一致。确认地坪得到足够时间的养护。
检查地坪敷设平整,地面干净,无水泥残碴。向库门外卸水应彻底,无积水。(可向库内扑水然后观察卸水情况。)库内不设地漏。
3. 蒸发器
蒸发器应吊挂平整,开机后因无明显振动或异常情况。
4. 冷凝器
冷凝器应安装于指定位置。安装必须牢固可靠。对噪音有特殊要求的场合应加降噪装置。
5. 压缩机组
压缩机组及有关附件应有机地集成布置。机组安装位置应通风良好,易于维修。
安装于冷库顶上时,维修照明装置应可靠工作。安装于室外位置时应可以。
6. 管路、电线布置
冷媒管、电线的布置应合理、可靠、美观。管路穿过库体部位应作保温处理。室内冷凝管易为人员接触处应加保覆层。穿过墙体的位置应对墙体作必要的处理,保持墙体整洁。管路之间、管路与电线之间应平行分离,不可有重叠、交叉、绞结。电线应由相应规格的电线管保护,接线需用专用接线头,控制箱及各用电分路需有电源保护。管路,电线沿墙面布置。走线应整齐。每隔1至1.5米应作固定。弯曲处应平滑,无弯折。管子上应无压痕。当冷凝器与压缩机组高度差大于7.5米时,高度差每相差7.5米应在管路上弯一U型回油弯曲。
蒸发器化霜排水管路应无泄漏。排水管路从蒸发器排水口开始,应以短的距离铺排至冷库内壁,随后管路贴于冷库内壁铺排。库内管路布设应与墙面齐平,水平管路沿排水方向留有2‰坡度。冷冻库中此管路库内部分应采用保温加热管。确认管子加热元件工作正常。库外部分因布置整齐,排放口须接至下水管道。管道上应有防回液弯管以避免污液回流,同时阻隔库外室温空气侵入冷库。
排污道。库门前应设置明沟排放污水。检查排水道通畅,无堵塞。排水沟应用沟盖覆盖号。
7. 控制和操作装置
各控制按键,电气开关等可靠,安全,易于识别和操作。指示灯(信号)指示清晰明了。库内照明灯为防爆灯泡并安装于安全的位置。各开关和按键应启闭灵敏,可靠,准确。接线需用专用接线头,控制盒及各用电分路需有电源保护。
8. 标签
确认设备型号、铭牌,各种操作或警示标贴完整。张贴牢固、美观、整洁。
9. 运行检查
冷却性能:
在室温空库情况下,在冷库温度控制器温度探头相当位置放置电子数字式温度计的探头并固定好,关闭库门,记录室温,室外冷凝器周围温度,控制装置上的温度计读数。启动冷库制冷系统。记录开机时间。
每隔五分钟记录温度计,温度显示器读数。
温度计和温度显示器对应读数之差值(绝对值)应不超过4℃。冷凝器环境温度库内温度到达设定点的时间:
环境温度 冷 藏 库 冷 冻 库
<20℃ <60分钟 <90分钟
<25℃ <75分钟 <100分钟
<30℃ <90分钟 <120分钟
>30℃ <120分钟 <150分钟
冷库空载压缩机组运行时间系数测定:
工具: 码表两只。
测定方法: 当库内温度到达设定温度后,当压缩机停止运转时,启动一码表。当压缩机再次运转时,启动第二只码表。当压缩机再次停止运转时,同时停止两只码表。
计算时间系数:第二只码表所记录时间/第一只码表所记录时间其值应在40-60%范围内。
除霜性能:
冷库进入除霜状态后,应在20分钟内结束除霜。除霜结束时,蒸发器上应无结霜余留。蒸发器冷凝水排水管应排水顺畅。强制除霜操作应可靠。除霜完成后应自动回复进入正常运行。观察蒸发器风扇化霜延迟启动功能是否工作正常。
上一篇:冷库安装-标签-安装记录
下一篇:冷库库址区域位置的确定选择